立志求索医道 筑强中医药堡垒

文/胡月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生生不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蕴含了深邃的传统文化,兼具医学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吸纳优秀文化养分和各家理念,渐进承接,完善自身体系,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全面系统传承且从未中断的医学,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为守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志健便是中医药践行着中的一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从勤奋学子到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的身份转变,并带领团队以防治尿酸代谢紊乱疾病及中药安全用药警戒为切入点,坚守教学与科研的一线,立志为国人健康带来一束满载希望的光芒。

铸专业自信之魂 启中药创新之智

林志健,博士、副教授、执业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Mayo Clinic访问学者、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副主任,教育部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学课程联盟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中药不良反应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子课题)、中国毒理学会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课题等课题10余项。

本科时起林志健才与中医药结缘,但在高中时期林志健就对生物学兴趣颇深,于是在报考大学时,他将对生命科学与传统中医药的兴趣相融合,报考并被录取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他不仅求学于著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还前往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访问学习,展开了用现代生命科学来阐释中医药科学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在探寻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奥秘过程中,林志健带领团队沉着思考,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采用“类四诊”手段开展辨证施治中药防治尿酸代谢疾病的基础研究,创建了“病证结合”的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并被评为《中华中医药杂志》百篇高影响学术论文。同时,利用HPLC-MS技术建立了菊苣提取物及其入血成分的指纹图谱,动态观察菊苣提取物的药效特点,从尿酸生成与尿酸排泄途径分析菊苣对整体动物模型及体外细胞模型尿酸代谢通路的影响,建立了谱效关系的数学模型,解析了菊苣指纹图谱与药理效应的关联关系,发现中药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理作用,阐明了菊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物质基础与药效机制,为高尿酸血症的中药防治打开了全新思路,具有极为良好的学术价值与临床意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e Science》《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Fitoterapia》《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130余篇。

医学亦人学 医道重温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中医药学历来主张以人为本,注重“病的人”,强化医学人文关怀,强调个体化治疗。作为临床中药学教师及国家执业药师,林志健深知“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治病疗疾,用不好就会杀生害命”。在临床中药的教学及药学服务的实践中,林志健强调临床使用中药应当以辨证施治为依据,中西医融通,从药物性能、患者的辨证/辨病信息及药物应用方法等角度指导患者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否则不仅不能解除病痛,还易造成不良反应。

林志健在中医药研究中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十分重视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警戒,开展中药的效益风险研究,并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药物安全与警戒的科普专家,坚守在安全用药、开展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八字箴言成为世界范围内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不管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传统中医药,还是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学习现代医药,林志健始终将“用药安全”牢牢刻印在脑海之中,并致力开展各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警戒防范策略等安全用药研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源源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子课题)、中国毒理学会课题等项目的支持下,林志健带领团队开展含蒽醌类化合物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研究、中药致心脏毒性研究,关注哺乳期妇女、运动员、器官移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安全合理用药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中药传统安全警戒思想,传承创新中药安全应用理论与基础研究,更是对临床用药给予安全指导,体现了中医药的科学严谨与人文关怀医学的温度。

倾囊相授予经验 共绘医学华章

韩愈《师说》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工作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核心,也是高校青年教师的首要责任。从踏上讲台的一刻便开始坚持的教学目标,创新性地开展临床中药师岗位胜任力实训,讲授《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临床中药学理论与实践》《中药学简史》《中药治疗学》及《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实训》等课程。他倾囊相授、薪火相传,将专业知识与大医精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中医药学子,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教授,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称号。

近年来林志健还兼任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学课程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人才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及《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在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中药药学服务、临床中药师实训、中药防治尿酸代谢疾病及中药安全警戒研究等方面深入探索,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是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创造知识的活动,也是高校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必然选择。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青年教师林志健,面对有着众多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科研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结合人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