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在睡梦中离奇死亡,现在真相终于揭晓

1997年的一天,当时还是一名理疗师的Laura Gould将她15个月大的女儿Maria放到了床上,希望她能好好地睡上一觉。前一晚Maria发了高烧,但第二天她似乎已经恢复了健康。Gould女士怎么也想不到的是,Maria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没有任何预兆,Maria在睡梦中猝然离世。随后的尸检和病理学检验也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结论,Maria的死因成了一个谜。

事实上,像Maria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仅仅在美国,每年有约400名1~18岁(主要在1~4岁之间)的儿童不明原因猝死 ,离世时他们多在睡眠状态。由于无法查明病因,这些案例被统称为儿童不明原因猝死 (sudden unexplained death in childhood,简称SUDC )。

值得一提的是,当不足一岁的婴儿出现这种情况时,这种症状被称作婴儿不明原因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虽然有着相似的症状,但对两者的研究程度却千差万别:对SIDS的外显子组测序研究已经揭示了致病的罕见突变;相比之下,对SUDC的关注程度要少得多,此前测序研究也只是局限于已知的致命突变。

因此,那些失去自己孩子的家长始终等不到想要的答案。直到最近,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纽约大学医学院的钱永佑教授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了一部分SUDC案例的真正死因:一系列与癫痫、心率失调、神经发育失调相关的基因突变,造成了这一幕幕悲剧。

在这项研究中,钱永佑教授团队对124个家庭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这些家庭的孩子在11个月至19岁(多数在1~4岁)之间不明原因猝死,而研究团队的测序对象包含了死者及其父母。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有一个现象引起了研究团队的注意:死于SUDC的儿童出现过热性惊厥的几率是普通儿童的10倍。 他们由此怀疑,死因可能与癫痫和心功能不全有关。

为此,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137个与这些疾病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124名死者中,有11人(约9%)在大脑和心肌细胞中调控钙离子功能的基因出现突变。 钙离子信号对于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的功能十分重要。在接收到正确的信号时,细胞会打开离子通道,允许钙离子穿越细胞膜、形成电流。当钙离子信号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癫痫,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造成致命后果。

该研究观察到的与预期的突变对比丨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揭示的突变大多数都是全新的。对这些孩子父母的测序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不是遗传产物,而是在新生儿体内随机出现的。“我们的研究是同类型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它首次证实了SUDC的出现存在遗传学因素,” 钱永佑教授说,“关于基因突变的新研究将逐步揭开致病机制,并为今后的新疗法奠定了基础。”就在不久前,另一项发表于Genetics in Medicine的研究也包含了对SUDC的测序研究:在32名死于SUDC的儿童中,有6人出现了相关突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研究都发现 SCN1A 基因的突变与儿童猝死相关,而 SCN1A 正是与癫痫相关的基因。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部分SUDC案例的致病基因,当然我们也看到,仍有90%的病因尚不明确,对此显然还需要更多后续研究。

到这里,关于这篇论文本身的故事就接近尾声了。但在这篇论文背后,还有一个人物不应被忽视。在这篇PNAS论文中,第二作者正是在25年前失去自己孩子的Gould女士。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面前莫名死去之后,悲伤的Gould女士意识到,对于SUDC,科学界几乎一无所知,而开展相关研究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经费的缺乏。

Laura Gould女士的努力推动了关于SUDC的研究丨图片来源:SUDC基金会

为了给自己以及其他失去自己孩子的家长一个答案,也为了在未来避免这样的悲剧,Gould女士联合他人创建了SUDC基金会。正是这个旨在支持那些失去子女的父母、为相关研究提供经费支持的非营利基金会资助了该研究。

同时,Gould女士目前还是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科学家,她正亲自参与研究,以寻找那个她期待了25年的答案。对于Gould女士来说,这项进展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大量SUDC案例的真相仍然扑朔迷离。

不过在她看来,这次进展也为未来的工作铺平了道路。“一个孩子的突然离世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悲痛与困惑,” Gould女士说,“对于这样罕见的悲剧,连安慰都是孤立的。而这些人联合起来,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鼓励那些遭受同样痛苦的人加入这个组织,为研究提供信息。”

热门文章